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;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;
针对使用PTN网络统一承载电网多种类型业务的需求,从通信机理角度研究了PTN网络的网络形态类型,根据PTN网络的复用技术和寻址技术方式,分析了其网络安全属性和传输延时属性,并计算了使用PTN网络传输电网控制信号的传输时延。分析了PTN网络的通道隔离性,针对智能电网业务隔离的要求,对电力PTN网络进行了安全增强设计,提出了"PTN+分域控制管理+网络流量分布测量"的安全增强设计方案。测试结果表明,安全增强设计方案进一步保证了PTN统一承载的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安全。
61 | 5 | 10 |
下载次数 | 被引频次 | 阅读次数 |
[1]汤忆则,马平,高钧利,等.基于智能电网的一体化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研究[J].数字通信,2014,41(4):80-83.
[2]张沛,何磊,刘晓甲,等.MPLS-TP网络生存性策略分析[J].邮电设计技术,2010(4):26-30.
[3]唐剑峰,徐荣.PTN-IP化分组传输[M].北京: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,2009.
[4]王元杰,杨宏博,方遒铿,等.电信网新技术IPRAN/PTN[M].北京: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4.
[5]杨一荔,李慧敏,文化.PTN技术[M].北京: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4.
[6]王晓义,李大为.PTN网络建设及其应用[M].北京: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0.
[7]孙玉.电信网络安全总体防卫讨论[M].北京:人民邮电出版社,2008.
[8]何廷润.网络安全的“美国样本”解析与借鉴[J].移动通信,2014,38(23):21-24.
[9]DL/T688-1999.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[S],1999.
[10]DL/T5062-1996.微波电路传输继电保护信号信息设计技术规定[S],1996.
[11]魏承志,赵曼勇,金鑫,等.PTN网络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[J].南方能源建设,2015,2(2):115-118.
[12]杜洁,李洋.PTN通信系统的通道隔离度分析[J].云南电力技术,2013,41(1):54-59.
[13]薛金,余江,常俊,等.基于PTN技术的配电通信网隔离度评估研究[J].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,2013,41(16):60-65.
[14]石景欣,邓东丰.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重大举措与问题分析[J].移动通信,2014,38(23):5-8.
基本信息:
DOI:
中图分类号:TM73
引用信息:
[1]刘晓东,梁洪泉,杨会峰等.PTN网络电力业务承载能力分析和安全增强设计[J].无线电工程,2016,46(09):24-27.
基金信息:
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“863”计划)基金资助项目(2015AA015701);;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GRIXTKJ(2015)4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