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民解放军63778部队;
单脉冲远程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是空间目标探测、编目和识别的主要设备,具有跟踪精度高、作用距离远等特点,但只具备单目标跟踪能力。通过相参积累的事后数据分析方法,解决了波门外目标的外测数据丢失的情况,实现了多目标的分辨监测。仿真结果表明,基于相参积累的多目标分辨算法可有效地实现多目标监视与辨别,为轨道碰撞预警和空间目标识别等任务提供了理论参考。
257 | 5 | 24 |
下载次数 | 被引频次 | 阅读次数 |
[1]朱玉鹏,李朝伟,黎湘,等.单脉冲雷达多目标分辨技术研究[J].电光与控制,2004,11(4):7-10.
[2]齐凯.单脉冲雷达多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[M].哈尔滨:哈尔滨工业大学,2006.
[3]徐玲,吴增辉.相参积累后雷达目标参数的自动录取[J].现代雷达,2000,22(2):32-34.
[4]陈翼,王盛利.一种基于相参积累的检测前跟踪算法[J].现代雷达,2010,32(5):26-30.
[5]王俊,张守宏.微弱目标检测的包络移动补偿方法[J].电子学报,2000,28(12):56-59.
[6]庞存锁,侯慧玲.基于包络补偿的高速多目标检测算法[J].弹箭与制导学报,2013,33(3):163-166.
[7]张健,付佗,陈德峰,等.脉冲测量雷达探测中高轨目标技术研究[J].飞行器测控学报,2012,31(2):89-94.
[8]马林.空间目标探测雷达技术[M].北京:电子工业出版社,2013.
[9]ACTON F S.Numerical Methods That Work[J].Washington:MAA,C14.,1970(4):581-582.
[10]李潺,衣尚军,云涛,等.改进的基于图像评价准则的相位补偿方法[J].无线电工程,2014,44(12):29-32.
[11]李玺,倪晋麟,刘国岁,等.基于图像准则的SAR/ISAR相位补偿技术的研究[J].电子与信息学报,2000,22(2):279-289.
[12]马君国.空间雷达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[J].现代防御技术,2006,34(5):91-94.
[13]代大海.极化雷达成像及目标特征提取研究[D].长沙:国防科学技术大学,2008.
[14]边晓燕,熊娣.单脉冲雷达探测中高轨道目标加装设备研制实施方案[M].北京:北京理工大学,2010.
[15]杜攀,郁文贤,胡卫东,等.常规单脉冲雷达体制下的多目标近距离分辨[J].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,1999,21(11):23-25.
[16]张健,付佗.脉冲雷达探测中高轨道目标方法及试验[J].飞行器测控学报,2012,31(2):89-94.
[17]郭龙,熊伟,李牧东.一种基于WSN的机器人三维精确定位算法[J].无线电工程,2012,42(8):5-7.
[18]徐红军.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节点定位算法研究[D].长沙:湖南工业大学,2014.
基本信息:
DOI:
中图分类号:TN957.51
引用信息:
[1]高德宝,陈浩,印勇等.单脉冲雷达基于相参积累的多目标分辨[J].无线电工程,2017,47(06):24-26+55.
基金信息: